火車站為何火不起來 人際信任度較低信用缺失

★文/時鈴

2004年12月30日,預計總投資130億元人民幣的新廣州站在廣州番禺啟動,據說這將超過北京西站的規模而成為新的亞洲最大的火車站。

中國的鐵路交通可謂發展神速,現在不僅公裡數已達到近8萬公裡,而且今年下半年也


將第6次提速。鐵道部計劃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裡程達到10萬公裡。而連接著這些線路的關鍵環節就是大大小小的火車站。

火車站不僅是城際間的端點,也往往是一個城市的窗口,更重要的還是一個城市的商業集中地帶,構成瞭一個特殊的火車站商圈。

如果以1個城市至少1個火車站來算,全國至少有600多個火車站。如果以1個火車站1天的人口流動人次平均為1萬來算,全國的火車站流動人次全年下來就是219億人次。如果1人次消費是5元的話,那就是1095億元人民幣。這基本上都是最保守的估計,可見這個市場何其龐大。

但綜觀國內不少的火車站,不僅自身的運營不甚理想,周邊的商圈也沒有實質地帶動起來。這種現象在許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,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註和思考。

實際上,現在的人們對火車站商圈普遍存在一種印象或成見,就是商品質量差,甚至有可能假冒偽劣,價格偏高,服務態度不好;秩序混亂,治安狀況欠佳,坑蒙拐騙甚至違法犯罪事件集發地區。這就使得很多旅客不願意在車站有過長時間的滯留,即使消費也是一種被動消費。

這種環境造成的人際信任度較低,而商業的基礎是信用的交換,這就必然因為交易成本較高而減少商業發生的機會。

由於上述因素,對商傢來說,或許更願意投放廣告吸引大眾的眼球而不是作為商務辦公地來選擇。這也就是許多地產商對這個商圈的期望值很高,但事實上難以奏效的深層原因。

火車站商圈與機場商圈比較可以發現,盡管兩者有相似(物無所值的昂貴消費)的地方,但機場商圈明顯比火車站商圈要好得多,尤其是商務辦公方面可能更好一些。這主要是因為,飛機乘客和機場旅客特征比較單純,彼此層次較為統一,信任度較高,而且消費能力較強,有效消費需求大。而火車站人群就比較復雜,整體消費能力差別較大,尤其是消費特征難以統一。

因此,火車站商圈出現瞭一種怪現狀:“貧困”的“富者”和“富裕”的“貧者”。即看上去,火車站人多,需求多,市場應該很大,但“掘金”的成本很高,往往一級投資者以人群多的區位優勢提升下一級投資的成本,從而拉升成本,在此情況下,投資者不得不抬升商品價格來彌補成本損失,最終試圖將其成本壓力轉移到終端消費者身上。但市場的自由選擇性決定瞭消費者可以用腳投票,從而導致“交易短路”。

也就是說,火車站人群有一定的消費能力,但不願在這個環境中實施消費,火車站商圈沒有將自己擁有的過客轉變成消費者,“人緣沒有變成財源”。

要想解決這個矛盾,首要就是弄清火車站人群的普遍特征—消費需求有限(不可能很多),消費檔次較低(不可能很貴),消費替代性較大(很容易可以不在車站商圈內消費)。

知道瞭顧客群的特征,才能準確定位自己。這就要求商傢必須在保證商品和服務質量的前提下,靠薄利多銷的方式,靠快速的資金流來實現盈利,而不是靠價格和盈利率。因此,規范化管理的倉儲式超市或連鎖店應該說是最好的商業形態。

為瞭改變人們對車站的“成見式印象”,在行政管理部門有效地治理整頓環境的前提下,商傢最好實行醒目的規范化管理,在保證單件商品低利的基礎上明碼標價(最好不高於該城市同類同種商品的平均價格),且實行責任化銷售(比如開發票,不銷售沒有責任保證的商品),同時做好長期投資的打算(最好3年以上,這需要各方都必須認識到其中的互利共贏的價值),盡可能地保留回頭客。這樣通過多次重復的印象,逐漸恢復人們的正面認識。

火車站商圈的最大資源就是能夠實現消費的客流量。隻有保證瞭車站流動人群實現有效消費,才能保證火車站商圈的核心層;而隻有保證核心層,其他的層次如商務辦公才能跟得上去。如此火車站商圈才能最終火熱起來。

相關評論:

熱鬧而難以繁榮 北京西站商圈何時能圓金都夢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hjzr371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